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列表

网红城市、“悬疑剧之都”重庆,民办教育卷起个性化风潮-全球速读

来源:顶思TopSchools    时间:2023-06-08 18:53:05

重庆如今成了“网红城市”“悬疑剧之都”。近些年重庆的国际化特色学校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。在公办学校遍地开花的背景下,民办学校如何开辟教育创新之路,如何走出自己的高质量、特色化发展之路,同样彰显着这座”“网红城市”的个性。百舸争流之际,重庆会成为下一个国际化教育“新高地“吗?

01 教育“新政”规范下,民办学校如何靠特色突围?

在最新的“民促法”下,国家引导民办学校提供差异化、多元化、特色化的教育供给;而“公民同招”的全面铺开,促使民办学校思考“生源掐尖”外的出路;此外,“新课标”的落实,也从教学层面上引导学校将“核心素养”落地。


【资料图】

当民办教育发展的“人口红利”“政策红利”逐步消失时,民办教育如何在变化中积极拥抱政策、赢得未来?事实上,在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导向下,民办学校必须走出区别于公办学校的差异化道路。

不少民办学校也正在不断探索高品质、特色化的创新办学实践,在满足个性化需求,提供国际化选择,打造多元化升学路径上层层突围,在课堂教学、课程体系、教师队伍、学校设施、成绩评价等方面努力创新,提质量,打品牌。

02 “博物馆式”学校解锁“探究式”学习,创新成风潮

在重庆这座“网红”城市,有一所学校别出心裁,主打“博物馆式”特色,带领孩子在“小学校”中观察“大世界”。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教学事务处主任甘翠竹老师介绍,博物馆式小学不仅是像博物馆一样,将学习的物品和资源陈列出来,更是让这个校园成为一个整合学习资源的探索式校园,打造学习社区,引导学生在过程和结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。

在甘翠竹看来,一所学校中,空间利用、课程设计、师资队伍都是创新的发力点。除功能教室、图书馆、智能化钢琴教室、实验室等完善的硬件设施外,“博物馆式”校园里还有专门陈列学生思考的“问题墙”,每一面墙都是学生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和思考过程的“成果展”。这一实践也紧紧贴合坚持“问题导向”的“新课标”, 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,真正落实核心素养。

“创新并不一定要‘高大上’的环创,让空间说话,让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参与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社区的目标。”甘翠竹说。

在课程设计上,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尤为重要。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,每周一到周四下午都有一节长达80分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,涉及运动、语言、艺术、思维等多方面的上百种课程。

除此之外,课外的研学课程还与本地大学联动,比如结合艺术展,走进四川美术学院;体能训练上,开展斯巴达挑战赛,长达12公里的研学徒步,磨练意志;劳动课上,学生在田间地头插秧、收割,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习劳动技能。

而在师资上,目前许多民办学校等在不断地对教师队伍更新迭代。在一所国际化特色学校中,本土与“海归”相结合,老中青年龄层次多样化的高水平、多梯队师资也常常是这些学校的标配。一个国际化、开放性的师资队伍更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。

其实,除了重庆巴蜀常春藤博物馆式小学外,成都市草堂小学博物馆也是四川省内首家中小学博物馆。“博物馆”+“学校”已成川渝地区教育创新风潮?身处西南地区国际教育“新高地”,甘翠竹认为,类似这样的创新实践并非一股潮流,而是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,结合本地文化优势,以开放性办学的思想,来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。

结语

教育创新的背后,学校的共同目标都是回归教育的本质,通过转变学习方式,引导学生探索更科学、更有效的学习方法。在“人工智能”高速发展的时代,拥抱数字化、智能化是大势所趋。而随着教育部印发的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大力加强科学素养提升,深入开展科普教育,不少学校也在打造各式各样的STEM实验室,“定制”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,这也是民办教育拥抱未来,创新发展的一大方向。

面对“数字化”时代的激烈变革,民办学校如何结合“新课标”,办好特色化、高质量的教育?

在6月10日-11日举办的TIDE2023第五届卓越教师发展大会上,甘翠竹老师将分享基于核心素养的“大观念·大单元”教学设计与实施,敬请关注!

关注【顶思】公号,回复【TIDE2023】即可获取参会方式

X 关闭

Copyright 京津翼采矿网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
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