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十八般“武艺”,七十二行农事。欲知山乡新巨变,且看益阳新农人。今起,红网时刻记者带您走遍益阳,探访村里的“新七十二行”——
郭美华正在用自制的工具摘莲蓬。
红网时刻 见习记者 曲澜 赵佳妮 记者 田伶 通讯员 蔡荣 益阳报道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为什么这辣椒这么小?因为这是我们本地特有的嘞。种了不怕卖不出去,我们有美华在呢,别管是什么土鸡土猪土菜,美华都能卖出去。最远卖到了哪来着?叫澳、澳、哦!澳大利亚!”
坐在益阳市桃江县大栗港镇的莲池边,婶子一边晒着辣椒一边喜滋滋地介绍,她嘴里的美华,是米儿家庭农场的经营者郭美华,更是村上的“农业主播”。
郭美华正在录制摘莲蓬的小视频。
“朋友们看,现在华姐就给你们摘莲蓬。”一个支架、一部手机,美华姐就这样给她的粉丝们录着摘莲蓬的小视频。
别看设备简单,美华姐的影响力可不小。打开短视频平台账号“米儿家庭农场”,各类制作土特产品,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,均浏览量达到10W+。端午期间发布的关于桃江“柿饼粽”制作的视频更是高达319万点击,让桃江“柿饼粽”成为了热销品。
“引流”“私域流量”“完播率”,已经45岁的郭美华熟练地说出一个个新潮词汇,提起学习电商她也十分自豪“我是县政府商务局组织电商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呢。”
郭美华正在收村民自家种植的农产品。
无论是自媒体还是电商,对郭美华来说都是很好的渠道和途径。扫描她的二维码,个性签名十分醒目“农业农村新农民,原汁原味原生态”。
郭美华想做的是将新资源注入农田农村,将村里的东西带出去,努力将农产品“变现”。美华姐说,农民不能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,东西种出来容易,卖出去难。“带着大家富起来,是我承诺过的,我就要做到,这是诚信。”
搭上了自媒体这趟快车,郭美华将传统的东西保护起来,推广出去,成了村里的农贸销售站。产品走出去了,村民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,端午期间包粽子的手艺人一天能赚300多,老人们摘摘粽叶也能赚个一两百块。
制作传统农家泡菜。
村上的蔬菜水果也根本不愁销路,美华拍拍视频,就有不少顾客抢着购买,每年光她帮村民义卖出去的牛就有二十几头。
农产品价格低,那就提高价值,郭美华将村民手里的原料以高于市场价5毛到一块的价钱收上来做成原汁原味的“土特产”泡菜,辣椒、茄子、茭白都十分受欢迎。
这些农特产品的“客户”,大多是漂泊在外的桃江游子。郭美华多次参加桃江县政府举行的湘友联谊会,农特产品深受湘友认可,“吃到了家乡的味道,也就缓解了乡愁。”腊肉这类干货还摆上了澳大利亚的餐桌。
“郭主播”还为村里注入了文旅新经济。周末经常有粉丝慕名而来体验农家乐,郭美华就带着他们全村转,“看上了谁家的水果、蔬菜,他们就摘了付钱给村民,我负责穿针引线。”
郭美华正在摘丝瓜。
在农场主郭美华看来,生态的才是好的,她一直坚持古法农业。“在很多的农田里,只有商品,没有野草,在我的农场我想返璞归真。”
菜地绿油油的,很少用割草机也很少打药,延续着最传统的农作模式用人工除草,为了保存个头小、肉厚皮软、味道好的本地辣椒,就拜托村里的老人家从育苗育种开始做起。
面对着镜头,郭美华很欣慰“我就是要把我们的村,变成别人向往的诗和远方。”
X 关闭